媒體報導

ARTICLE

手腳冰冷別輕忽!醫警末梢血液循環不良、突發性頭痛暈眩可能是中風前兆

2025/03/28 | 中風

天氣驟變、冷風直逼,許多人一早醒來時常感到手腳冰冷、手腳痠麻,千萬別輕忽這些身體訊號!專業醫師提醒,頻繁發生的手腳冰冷、手腳痠麻,可能不只是天氣冷的反應,更可能是腦中風即將來襲的重要警訊。

特別是當您同時感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時,更應提高警覺。末梢循環不良有時是大腦血流受阻的前兆,若不注意可能引發嚴重後果。務必注意是否伴隨其他腦中風的徵兆,例如突發性頭痛、一側身體無力、面部下垂或突發性暈眩等症狀,及早處置才能避免憾事發生。

氣溫驟降小心腦中風前兆 手腳冰冷不容忽視

永康姜林診所的姜林文庭醫師指出,天冷時末梢血管容易收縮,血液流動速度減緩,進而導致四肢冰冷、麻痺等現象。若這些症狀頻繁出現,可能暗示著血液循環異常,不僅是手腳,連腦部、心臟等重要器官都可能因微血管堵塞而受到影響,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中風。

腦中風分類與主因 缺血與出血型有何不同?

腦中風大致可分為2大類型: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。前者占了約7至8成,多由糖尿病、高血壓或高血脂等「三高」長期控制不佳所致,導致血管堵塞、血流受阻;後者則是因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,最常見於高血壓未妥善控制者,少數情況則與動脈瘤破裂有關。

掌握黃金3小時! 突發性頭痛、面部下垂、一側身體無力等症狀即送醫

姜林文庭醫師提醒,若出現頭暈、突發性頭痛、噁心、單側肢體無力、一側身體無力、嘴歪眼斜、面部下垂、語言不清、吞嚥困難等症狀時,可能就是中風的警訊。黃金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或手術取栓治療,對於減輕後遺症相當關鍵。

高風險族群注意! 這些都是腦中風的潛在因子

除了「三高」,其他高危險因子還包括年齡增長(男性超過45歲、女性停經後)、家族病史、吸菸、肥胖、心律不整等。若本身有多項危險因子,建議定期測量血壓,理想值控制在130/80 mmHg以下,一旦超過140/90 mmHg,應及早用藥控制。

保健輔助品怎麼選? 銀杏葉萃取物受矚目

來藥局游純宜藥師指出,市售常見的循環改善成分包括魚油、銀杏、精胺酸與Q10等,其中銀杏葉萃取物具有擴張血管、促進血流的效果,尤其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有幫助。但若已服用降血脂藥物,則不建議同時攝取紅麴,以免引發副作用。

選擇大品牌較安心 銀杏產品品質參差不齊

銀杏葉的主要成分包括類黃酮與萜類,具有抗氧化、改善血流與預防血栓等功效。藥師建議選擇有專利技術與國際驗證的大廠牌產品,雖價格偏高,但品質與安全性更有保障。

服用銀杏產品有禁忌? 這些人應先諮詢醫師

由於銀杏具有活血作用,正在使用阿斯匹靈、抗凝血劑、止痛藥或抗癲癇藥的患者,應經醫師或藥師評估後再服用,以避免增加出血風險。手術前後也建議停用,確保安全。

80歲阿嬤實例分享 銀杏葉萃取物改善症狀經驗

游純宜藥師分享,有位80歲阿嬤因腳麻困擾生活,轉而嘗試高濃度銀杏葉萃取物(Ginkgo biloba leaves extract)產品後,僅10天就感覺明顯改善。此外還有耳中風患者經服用銀杏葉萃取物(Ginkgo biloba leaves extract)後聽力獲改善。她也提醒,有家族中風病史者應特別注意血壓監控,不可掉以輕心。

日常如何防中風發生? 生活習慣這樣做

姜林文庭醫師建議,糖尿病患者應少糖少澱粉;高血壓者應降低鹽分攝取;高血脂則需減油控脂。同時戒菸、多運動、避免劇烈溫差變化,都是有效預防中風的好方法。

延伸閱讀

推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