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靜脈曲張復發怎麼辦?若發現自己有靜脈曲張復發徵兆,應趕緊回診,讓醫師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根據統計,台灣約有2成民眾有靜脈曲張困擾,靜脈曲張的原因是靜脈血液循環不良或是心臟瓣膜功能不全,導致體內血液循環回流異常,而逆流到下肢,造成靜脈壓力增加,使血管壁擴張,產生靜脈蜿蜒曲張。好發於年紀長者、體重過重、久坐久站、孕婦或者常激烈運動者。
靜脈曲張治療方式主要有傳統手術、注射治療及雷射微創手術,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。然而,靜脈曲張手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,患者應配合醫囑,倘若靜脈曲張復發怎麼辦?以下內容將一一解說。
靜脈曲張治療有哪些? 認識靜脈曲張手術
靜脈曲張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皮膚表面浮起彎彎曲曲如蚯蚓般的青筋,有些患者可能會伴隨痠痛、腫脹、灼熱、麻、抽筋等不適感。出現上述症狀後若不積極進行靜脈曲張治療,可能將出現下肢疼痛、小腿膚色素沉著、皮膚潰瘍、鬱血性皮膚炎或併發蜂窩組織炎等,嚴重者甚至有高機率發生血栓、心肺衰竭、缺血性休克,千萬不可輕忽。
靜脈曲張治療有哪些?初期可先穿壓力襪或藥物治療來改善,症狀嚴重者應積極治療,現今有硬化劑注射治療、靜脈膠注射治療,注射治療不需要麻醉,風險低,施打後便能照常生活,但5年的復發率約30%。而手術治療可分為傳統靜脈曲張手術和雷射微創手術,針對較嚴重的靜脈曲張,一般建議手術治療,效果較好且復發率較低的積極療法。
傳統靜脈曲張手術方式包括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合併隱靜脈摘除手術、局部摘除術等,能較徹底根除病灶,然而傳統手術治療則需半身或全身麻醉,風險相對較大,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也較嚴重。
有賴醫療科技發展,現今還有雷射微創手術,藉由雷射把結構扭曲、鬆弛擴張的血管收縮、移除,使血液回復正常循環流動,其優勢為局部麻醉即可,傷口較小、低侵入性且少併發症,能較快恢復正常生活。
無論是哪種療程,都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,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靜脈曲張治療方式,並在靜脈曲張手術治療後配合醫囑。
靜脈曲張手術後又復發?靜脈曲張復發怎麼辦?
不少人會疑問:「為什麼靜脈曲張手術後又復發呢?靜脈曲張復發怎麼辦?」由於靜脈曲張成因為「靜脈高壓」,無論注射治療、傳統手術、微創手術,治療部位都侷限於「淺靜脈」,雖然可以明顯改善症狀,讓腿部皮膚恢復平滑,但若是「靜脈高壓」的根源問題沒有解決,靜脈曲張手術術後仍有復發的機會。
以下提供6個有助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:
- 避免久站久坐:定時更換姿勢,讓下肢活動、放鬆,能促進血液循環及代謝廢物的排泄。
- 適度運動: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強化腿部肌肉,降低靜脈曲張復發風險。
- 維持適當體重:肥胖會增加腿部靜脈的壓力,提高復發風險,平時應適度運動,維持健康體重。
- 養成抬腿習慣:每日定時將腿部抬高,使其高於心臟,並保持15至20分鐘,可有效促進血液回流,減少腿部腫脹。
- 穿戴壓力襪:選擇適合的壓力襪能夠提供適當的壓力,促進血液回流,減少腿部腫脹。
- 減少穿高跟鞋和翹腳:穿高跟鞋和翹腳會增加下肢靜脈壓力,導致血液逆流。平時應盡量選擇平底鞋,以減輕下肢負擔。
靜脈曲張復發怎麼辦?若發現自己有靜脈曲張復發徵兆,應趕緊回診,讓醫師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。預防靜脈曲張需長期努力,除了靜脈曲張治療之外,維持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習慣也很重要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