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夏天常見的中風原因包括體內水分流失、血壓波動、血液濃稠等,尤其是年長者或罹患慢性病者更應特別留意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炎炎夏日來臨,除了中暑與脫水等常見熱傷害,腦中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!臨床發現,夏季高溫及氣候變化,可能成為中風誘發的關鍵因素。夏天常見的中風原因包括體內水分流失、血壓波動、血液濃稠等,尤其是年長者或罹患慢性病者更應特別留意。中風症狀若能及早辨識,例如突發性頭痛、突發性癱瘓、突發性暈眩,將有助於及時展開中風急救,爭取黃金治療時機。本文將帶你一次掌握中風原因、中風症狀與中風急救方式,一起守護夏日健康。
夏天預防中風!夏天中風原因有哪些?中風急救這樣做
夏季中風與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。以下為幾項醫師常提醒的高風險中風原因:
- 室內外溫差過大:冷氣房與戶外高溫形成強烈溫差,會造成血管快速收縮與擴張,導致血壓不穩,是夏季常見的中風原因之一。
- 身體水分流失:在夏季大量出汗若未及時補水,易使血液黏稠度上升、血流減慢,進而提高血栓形成的機率。
- 長時間曝曬或過度運動:陽光直射與劇烈活動後若無即時補充電解質,恐引起血壓驟升或脫水,對腦血管造成威脅。
- 熬夜與情緒起伏:夏天作息混亂、夜生活頻繁,若合併壓力與高血壓,更可能成為潛在的中風原因。
面對這些夏季中風原因,建議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中風:
預防中風方式1:每日攝取足夠水分,避免以含糖飲品替代,建議選擇白開水或含電解質的飲品以維持體液平衡。
預防中風方式2:冷氣設定應與室外溫差不超過攝氏7度,減緩血管自律神經負擔。
預防中風方式3:高溫外出建議穿著透氣衣物、配戴帽子,並減少在正午時段進行戶外活動。
預防中風方式4:慢性病患者應規律服藥、定期監測血壓與血糖,維持穩定生理狀態。

▲每日攝取足夠水分、高溫外出建議穿著透氣衣物、配戴帽子,並減少在正午時段進行戶外活動等,都是夏日預防中風的方式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中風急救不應延遲,切勿等待症狀緩解或自行服用止痛藥,以免錯過治療時機。一旦出現疑似中風情況,中風急救黃金三小時至關重要,請立刻進行以下中風急救步驟:
中風急救步驟1:辨識FAST指標:Face(臉部是否不對稱或單側下垂)、Arm(是否出現單側手臂無力或無法舉起)、Speech(是否語言混亂、發音不清)、Time(明確記下發作時間,並把握時間立刻送醫)。
中風急救步驟2:立即撥打119送醫,不自行給藥或延誤就醫。
中風急救步驟3:保持患者呼吸順暢與安全姿勢,等待醫護到場。
突發性頭痛、突發性癱瘓或突發性暈眩要注意!中風症狀一次看
當身體出現突發性頭痛、突發性癱瘓、突發性暈眩時,務必提高警覺,這些都可能是中風症狀的警訊!
常見中風症狀1:突發性頭痛
尤其是從未有過的劇烈頭痛,可能是顱內出血前兆。若突發性頭痛伴隨噁心、視力模糊,需立即送醫。
常見中風症狀2:突發性癱瘓
多數中風症狀表現為身體一側突然無力或癱瘓,尤其是突發性癱瘓合併面部下垂歪斜,是典型的警訊。
常見中風症狀3:突發性暈眩
突如其來的天旋地轉感,特別是合併言語不清、站不穩或視線模糊等突發性平衡問題,可能是小腦中風或腦幹中風的徵兆。
除了上述三大症狀,其他常見中風症狀還包括:
- 一側身體無力或麻木
- 面部下垂與微笑不對稱
- 突發性平衡問題、步伐不穩
- 視力短暫模糊或黑矇
- 語言困難、無法理解對話內容
若同時出現突發性頭痛、突發性癱瘓與突發性暈眩等疑似中風症狀,尤其合併一側身體無力、突發性平衡問題或面部下垂表情異常,務必視為中風緊急事件處理。
腦中風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醫療挑戰。掌握中風原因、辨識中風症狀,以及熟記中風急救步驟,是人人必備的基礎知識。夏季雖帶來活力與陽光,也伴隨著潛在風險。透過日常良好習慣與警覺意識,將有更大機會預防中風、守住健康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