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現代人飲食精緻,高鹽、高油、高糖,導致近年來罹患高血壓的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,顯示高血壓已成為一種文明病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根據以往統計,高血壓患者以老年族群(65歲以上)居多,盛行率達7成以上,但現代人飲食精緻,高鹽、高油、高糖,導致近年來罹患高血壓的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,顯示高血壓已成為一種文明病。高血壓原因可能是遺傳、環境、生活方式等因素所導致,不論收縮壓或是舒張壓超過標準值都稱為高血壓。高血壓症狀可能會出現頭痛、心悸、頭暈、眼花等現象,但部分患者卻沒有特別感覺,因此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,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,有家族史更要定時測量血壓,以達到高血壓控制。
高血壓原因與高血壓症狀有哪些?認識高血壓早期警訊與高風險族群!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表示,高血壓是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,因此高血壓控制是日常生活的關鍵。高血壓原因依據類型而有不同,可細分為「原發性高血壓」與「續發性高血壓」,各有不同的致病原因。
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,主要成因和遺傳、性別、年齡或生活型態如:重口味飲食、抽菸、喝酒、肥胖、壓力、長期熬夜有關;續發性高血壓一般由某種因素或疾病所引起,如:懷孕、腎臟疾病、腫瘤、內分泌異常等。
血壓測量數值可分為4階段,當舒張壓或收縮壓其中一項超過標準值時,就代表可能有高血壓,標準如下表:
收縮壓 | 舒張壓 | |
正常血壓 | <120 mmHg | <80mmHg |
高血壓前期 | 120~129 mmHg | <80 mmHg |
第一期高血壓 | 130~139 mmHg | 80~89 mmHg |
第二期高血壓 | ≥140mmHg | ≥90mmHg |
高血壓症狀可能會出現頭痛、暈眩、耳鳴、心悸、視力模糊、肩頸痠痛、噁心想吐、呼吸困難,嚴重甚至會抽搐或昏迷,然而,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症狀,這是更危險的現象,形同「沉默的殺手」,往往發現有高血壓時已難以挽救。
對此,國健署呼籲18歲以上民眾,每年至少應測量一次血壓,若有高血壓家族史,或血壓範圍在120/80至130/80mmHg之間者,應定期測量血壓,並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。萬一發現自己疑似高血壓怎麼辦?初步處理應立即至心臟內科就診確認,每日早晚紀錄血壓數值,以提供醫師評估是否需採取高血壓治療。
高血壓治療方法與飲食管理一次看懂!掌握常見高血壓藥與飲食建議,輕鬆做好血壓控制!
年長者不代表一定會有高血壓,因此一旦發現罹患高血壓,就應積極治療,而30歲以前發病者,通常家族遺傳有關。高血壓治療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,常見藥物有下列幾種:
- 利尿劑:可幫助腎臟排出體內的鈉和水分。
- 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(ACEI)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(ARB):具有舒張血管的功效。
- 鈣通道阻滯劑:具有舒張血管壁肌層的作用,有些還可以減緩心率。
除了配合醫囑,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也有利於控制血壓,遵循以下原則,才能穩定控制高血壓。
(1)以全穀雜糧取代精製白米
(2)減少攝取紅肉,增加白肉(雞鴨鵝肉、魚肉)的攝取量
(3)增加蔬菜水果(尤其是莓果類)、堅果類(富含Omega-3)的攝取量
(4)以低脂肪乳製品取取代全脂乳品
(5)飲食盡量低鈉、低糖、低油
(6)避免抽菸酗酒
(7)規律且持續的運動(首推有氧運動,例如健走、慢跑、)、避免熬夜
(8)學習放鬆心情、釋放壓力
若確診高血壓,建立良好飲食習慣及規律生活作息很重要,少吃加工食品,多攝取原型食物,避免久坐不動和過度壓力,最好能戒菸戒酒,每日按時測量血壓,務必配合醫囑用藥,切勿認為自己血壓下降了就擅自停藥或調整藥量,才能穩定控制血壓,減少併發症的風險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