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知識

ARTICLE

夏天容易痔瘡發作!痔瘡多久能好?預防痔瘡食物怎麼吃?

2025/06/30 | 痔瘡

▲近年來許多民眾手機成癮,有久坐馬桶滑手機的習慣,導致痔瘡有年輕化趨勢。長期排便不順是痔瘡主要原因,久坐久站、孕婦、肥胖者、久蹲馬桶及飲食習慣不佳者,是痔瘡好發族群,尤其現正值夏季高溫,更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,全台約39萬人罹患痔瘡,好發族群為50至59歲,然而,近年來許多民眾手機成癮,有久坐馬桶滑手機的習慣,導致痔瘡有年輕化趨勢。長期排便不順是痔瘡主要原因,久坐久站、孕婦、肥胖者、久蹲馬桶及飲食習慣不佳者,是痔瘡好發的五大族群,尤其現正值夏季高溫,更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。

夏天為什麼容易長痔瘡?痔瘡原因為何?痔瘡多久能好?

夏天痔瘡患者增加,原因可能是氣溫飆升時出汗更多,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,體內容易缺水,腸道蠕動變得遲緩、排便減少,加上天氣炎熱,讓人想喝冰涼飲料,反而水喝得更少;天氣熱不想動,活動量下降,腸胃蠕動也會變慢,炎熱也會食慾不振,因而吃辛辣食物來刺激食慾,這些生活習慣都會造成大便燥結,於是蹲廁所時間愈來愈長,解便也愈來愈用力,形成罹患痔瘡原因。

痔瘡是長期排便不順,造成靜脈回流不佳,導致直腸後段黏膜與肛門口靜脈曲張形成的腫塊,不良生活習慣及精緻飲食是誘發因子。痔瘡多久能好?若不治療痔瘡自己會好嗎?痔瘡是否需要治療,關鍵在於是否影響到日常生活。

有些症狀輕度患者,只有在排便時會有腫脹不適感,可先採用擦藥、溫水坐浴和調整飲食等保守療法;症狀較嚴重者,排便時出血、肛門口有異物感,甚至摸得到痔瘡,解便時痔瘡掉出且推不回去,則須積極治療,如:橡皮筋結紮、冷涷或雷射療法,必要時須手術達到根本治療。

以下是罹患痔瘡的5大高風險群:

(1)久站久坐:久站或久坐不動容易使臀部血液流動不順暢,造成靜脈曲張而形成痔瘡

(2)孕婦:懷孕婦女因孕期腹壓壓迫肛門和直腸,因此罹患痔瘡比例很高

(3)體重過重:體重過重易導致腹內壓升高,影響到肛門周圍的靜脈血管,讓血液循環受阻,造成靜脈腫脹並且發炎,形成痔瘡

(4)久蹲馬桶:久蹲馬桶導致肛門過度出力,會導致肛門壓力增加,引發痔瘡

(5)飲食習慣不佳:飲食不正常,常吃辛辣、油膩食物容易造成便秘、腹壓變大,因此罹患痔瘡機率增加。

上述這些族群應多走動、多吃蔬果及多喝水,並養成定時排便習慣,才能避免痔瘡上身或惡化。

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關鍵 預防痔瘡食物怎麼吃才對?

許多民眾平時喜愛精緻飲食,含糖量和脂肪量高的食物,無法提供腸胃蠕動需要的纖維質,因此容易引起便秘,久之恐引發痔瘡。不常喝水,喜歡咖啡、茶等咖啡因、燒烤、辛辣食物、鈉、鹽含量高的加工食品等,都是容易導致痔瘡的飲食習慣。那麼平時該如何預防痔瘡?應養成以下5種良好生活習慣:

  1. 多喝水,少喝冰涼飲料或咖啡因、酒精類飲品。
  2. 攝取足夠的蔬果、膳食纖維。
  3. 適量飲食,少吃油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,避免熬夜、過度操勞。
  5. 避免久站久坐,影響下肢的血液循環。

若想擺脫便祕、預防痔瘡,成人每日應喝2000C.C水份,平日可多攝取高纖穀類、根莖類、蔬菜水果來取代精緻飲食,如:糙米、燕麥、地瓜、馬鈴薯、葉菜類、菇類、海藻類;多吃莓果類、柑橘類水果來取代高糖份甜點,同時可補充維他命C。

▲若想擺脫便祕、預防痔瘡,成人每日應喝2000C.C水份,平日可多攝取高纖穀類、根莖類、蔬菜水果來取代精緻飲食,莓果類、柑橘類水果來取代高糖份甜點,同時可補充維他命C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此外,適量補充益生菌,食用優格或優酪乳,也有助腸道菌種平衡,促進腸胃蠕動,減少便秘。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也很重要,避免久站久坐,若天氣炎熱不想動,建議可利用傍晚或晚上的時段外出散步,並適時紓壓,讓心靈、身體放空一下,避免忙碌、壓力造成排便不順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

延伸閱讀

推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