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正確的跌倒急救與後續處理,是確保順利跌倒康復的關鍵,如果懷疑有骨折或嚴重扭傷、肌肉拉傷的情況,都應盡速尋求醫療專業的跌倒急救與診斷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生活中,不論年齡,都可能面臨跌倒的意外。當意外來襲,您是否知道跌倒怎麼辦?如何進行跌倒急救?如果跌倒後行動困難,又該如何應對?如果跌倒後疼痛怎麼辦?若不清楚正確處理方式,可能因為處理不當恐加重傷勢。本文將提供一份詳盡指南,讓您在面對跌倒時保持冷靜,掌握關鍵的跌倒急救步驟,並了解跌倒後疼痛怎麼辦,避免跌倒後行動困難的情況變嚴重,為您的跌倒康復提供全面支援。
跌倒後行動困難怎麼辦?從跌倒急救到跌倒康復完整指南
跌倒後行動困難是跌倒後常見的狀況,從輕微的肌肉拉傷、扭傷到嚴重的骨折都可能發生。跌倒時,首先要評估自身狀況,若出現跌倒後行動困難,切勿急著起身,應當原地檢視是否有扭傷、肌肉拉傷、關節疼痛等跌倒症狀。
跌倒可能導致多種傷害。例如,肌肉拉傷通常是肌肉或肌腱的撕裂傷,會伴隨僵硬、刺痛、發熱、腫脹、瘀青和無力感,並立即感到劇烈疼痛,影響活動;扭傷則是指關節周圍的韌帶發生斷裂。
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關節疼痛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。更嚴重時,若跌倒時聽到骨頭斷裂聲或髖部極度疼痛、腫脹且無法活動,很可能是骨折,此時須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若您跌倒後行動困難,或感到顯著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瘀青,或肢體無法負重,都應立即就醫。特別是年長者,髖部骨折可能導致長期臥床,甚至有致命風險。正確的跌倒急救與後續處理,是確保順利跌倒康復的關鍵,如果懷疑有骨折或嚴重扭傷、肌肉拉傷的情況,都應盡速尋求醫療專業的跌倒急救與診斷,以利跌倒康復。
跌倒後如何處理?扭傷與肌肉拉傷急救方法
跌倒怎麼辦?面對跌倒後可能發生的扭傷或肌肉拉傷,知道跌倒後如何處理是當務之急。最基本的跌倒急救原則是「PRICE口訣」,有助減輕跌倒後疼痛怎麼辦的困擾,並加速跌倒康復,跌倒急救的PRICE五字訣,重點整理如下:
P(保護/Protect):一旦感覺到肌肉拉傷或扭傷,應立即停止所有可能影響患部的活動,並用硬物支撐或繃帶包紮,避免二次傷害。
R(休息/Rest):讓受傷部位充分休息,減少因活動引起的疼痛、出血或腫脹。
I(冰敷/Ice):在肌肉拉傷或扭傷急性期(通常是受傷後48小時內,嚴重情況可延長至72小時),應立即冰敷患部。冰敷能使血管收縮,減輕疼痛感、舒緩發炎反應並消腫。每次冰敷不超過10分鐘,或15至20分鐘,中間間隔約20分鐘。務必使用濕毛巾或布包裹冰塊,避免凍傷,當皮膚感到麻木時即可移除冰袋。
C(壓迫/Compression):使用彈性繃帶對受傷部位加壓包紮,從傷處下方開始向上纏繞,有助於減少內部出血,防止組織液增加導致腫脹。包紮時應注意鬆緊度,若感覺刺痛、麻痺應重新包紮。
E(抬高/Elevation):將受傷的肌肉拉傷或扭傷部位抬高至高於心臟的水平,可以減少血液循環到患部,促進組織液回流,進一步減輕腫脹。
對於跌倒後疼痛怎麼辦,除了上述跌倒急救措施外,也要留意跌倒後的觀察。若瘀青在72小時後仍持續,可考慮溫熱敷來促進血液循環、代謝血塊;但急性軟組織損傷初期(例如伴隨瘀血的扭傷、拉傷),24小時內不宜熱敷,以免加重腫脹。
掌握這些跌倒後如何處理的原則,對於減輕跌倒後疼痛怎麼辦並促進跌倒康復至關重要。若跌倒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立即就醫,由專業醫師評估和治療,確保跌倒康復之路順暢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