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知識

ARTICLE

早期失智症如何控制?失智症飲食、失智症運動與失智症的醫療資源

2025/10/27 | 失智症

▲失智症如何控制?除了按時服藥,透過心理、行為和環境干預的非藥物治療,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,鼓勵患者參與社交活動,善用社區失智照護資源,能適時提供失智症保健策略,給予照顧家屬喘息空間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容易忘東忘西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嗎?當心是失智症前兆!隨著全球人口老化,失智症患者數量逐年增加,了解失智症成為現代人的新課題。記憶力衰退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症狀,而非只是老了,若能早期發現失智,就有較大機率能延緩病程。失智症如何控制?失智症患者的行為管理、失智症保健,都是家有失智患者應注意的事項,而建立良好的失智症飲食和失智症運動習慣,也是延緩病情惡化的關鍵之一。最重要的是善用失智症的醫療資源,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。

失智症患者的行為管理怎麼做?失智症的飲食與運動建議方針

我們常聽到的「阿茲海默症」就是最典型的失智症,患者會逐漸出現記憶力和判斷能力下降、語言能力衰退、性情驟變。除了遺傳因素,三高患者也是失智的高風險群。失智症早期症狀為何?以下6項可作為檢測早期失智症的觀察點:

  1. 記憶力大幅衰退

正常老化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,但過陣子還會再想起來;但失智症會頻繁忘記重要事件,即使被提醒仍無法記起來。

  • 語言與對話障礙

無法順利與他人溝通,說話說到一半就卡住,不知道如何接下去,以及難以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。

  • 方向感與時間觀念出現障礙

認不得回家的路,或在熟悉的地方迷路,甚至搞不清楚時間、日期,混淆白天或晚上。

  • 日常生活能力改變

平時會做的家事,如煮飯、洗衣,或原本熟悉的事物,開始覺得困難複雜。

  • 社交和個性、行為改變

情緒起伏劇烈,原本開朗的人變得孤僻、易怒、焦慮,或對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失去熱情,甚至常常疑神疑鬼。

  • 記憶混亂

重複問同樣的問題、想不起來近期發生的事,或忘記身邊親近的人,對於人、事、物的記憶混亂。

失智症也需要復健,規律運動與吞嚥訓練能減緩大腦退化。根據臨床試驗顯示,運動可減緩失智症,有氧運動能增加腦部血流量,快走、慢跑、騎自行車、登山及游泳等,都是合適的失智症運動。同時也應接受重量訓練,因失智患者是跌倒的高風險群,加強阻抗運動,特別是下肢的肌力訓練,能減少跌倒機率。

失智症病程到中期之後,吞嚥困難也是常見的併發症,患者可能無法辨認哪些食物可以吃,或喪失吞嚥能力,最終將引發吸入性肺炎。因此吞嚥治療與訓練可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,如誘發吞嚥反射、改變食物材質,應與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討論治療和訓練方針。

關於失智症飲食,則建議採用地中海型飲食,增加蔬果、未精製穀類、堅果、豆類及魚類的攝取、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;減少飽和脂肪和紅肉攝取,避免飲酒,可適量飲用葡萄酒。

▲關於失智症飲食,則建議採用地中海型飲食,增加蔬果、未精製穀類、堅果、豆類及魚類的攝取、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;減少飽和脂肪和紅肉攝取,避免飲酒,可適量飲用葡萄酒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失智症如何控制?失智症保健策略與失智症的醫療資源運用

失智症如何控制?除了按時服藥,透過心理、行為和環境干預的非藥物治療,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。如拼圖、數獨、填字遊戲、懷舊治療,能刺激大腦,延緩認知功能退化;音樂療法、芳香療法、藝術療法,能減輕患者焦慮;優化居住環境,簡化生活空間,降低患者日常行動的難度,以及確保環境安全,防止跌倒或意外發生。

此外,鼓勵患者參與社交活動,善用社區失智照護資源,能適時提供失智症保健策略,給予照顧家屬喘息空間。

失智照護是長期抗戰,縣市政府結合醫療院所,提供多項失智症的醫療資源,可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長照服務,依照顧者需求,提供照護及專業服務、交通接送、喘息服務、輔具租借購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四大長照服務。確診失智後,應避免讓長輩習慣單一照顧者,盤點可提供照顧的家庭成員,透過1966長照專線申請長照服務,配合長照服務項目,例如到日間照顧中心,或是居服員到府中服務,重新建立長輩生活習慣。

落實失智症保健策略,應控制三高,每週進行至少2次有氧運動和阻抗運動,並且參考失智症飲食建議,戒菸、酒等不良生活習慣。除此之外,可多鼓勵失智症患者參與社交活動,能有效減緩病情進展,另外也建議幫長者配置防走失設備,例如配戴GPS手錶或失智手環,以防長輩走失時可找到家屬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

延伸閱讀

推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