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知識

ARTICLE

關節炎治療方法怎麼選?常見關節炎症狀及如何預防?先來認識關節炎分級

2025/07/22 | 關節炎

▲關節炎不只是老年病,現代人因久坐、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關節,也可能提前發生退化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關節不適、活動卡卡,不只是年長者才會遇到的問題。無論是久坐的上班族、運動過度的年輕人,還是關節負擔大的工作者,都可能因日常習慣或過度使用而引發退化性關節炎。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痠痛,若未及早處理,當心日後影響行動力。

那麼,關節炎怎麼辦?該如何判斷病情階段與選擇合適的關節炎治療方法?從認識關節炎原因、關節炎症狀、分級開始,配合正確的保健與治療策略,才能延緩退化、維持行動自如。以下將為你解析關節炎分級、關節炎症狀與對應治療建議,並提供實用的關節炎預防方法。

關節炎分級怎麼看?退化性關節炎各階段症狀、治療方法與照護建議一次看懂!

退化性關節炎(骨關節炎)是關節軟骨隨著年齡或過度使用而逐漸磨損,常見於膝蓋、髖關節與脊椎。臨床上常依影像與症狀,將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個等級:
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第一級:屬於關節炎前兆,關節偶有僵硬與疲勞,但X光幾乎看不出異常。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第二級:軟骨開始退化,可能出現關節痠痛或活動時卡卡,是大多數人開始求診的階段。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第三級:關節間隙明顯變窄,伴隨腫脹、骨刺與功能限制,影響日常行動。
  • 退化性關節炎第四級:軟骨幾乎消失,骨與骨直接摩擦,可能導致關節變形,疼痛劇烈,需考慮手術治療。

不同分級對應的關節炎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。早期可透過運動復健、控制體重與補充關節營養素來延緩惡化;中期則可能需配合消炎藥物、玻尿酸注射等;晚期患者則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關節置換手術。

不論在哪個階段,關節炎怎麼辦?最重要的是不要拖延,及早尋求專業診斷,並根據關節炎分級採取個人化的治療與照護策略。

退化性關節炎怎麼辦?關節炎治療與預防方式大公開,養成護關節生活習慣!

很多人發現關節疼痛時,關節炎症狀其實早已悄悄發展。退化性關節炎原因包括年齡增長、體重過重、長期重複使用關節(如蹲跪、搬重物)、舊傷與遺傳等因素。

若常出現以下情況,建議提高警覺:

  • 起床時關節僵硬、活動緩慢
  • 走路、上下樓梯時膝蓋酸痛
  • 關節腫脹或彎曲受限這些都可能是關節炎前兆,及早診斷與介入能有效避免病情惡化。

關節炎預防最重要的原則是「減重、動得對、吃得好」:

  • 關節炎預防1:控制體重

減輕關節負擔,每減少1公斤體重,膝蓋壓力可減少約4公斤。

  • 關節炎預防2:增加關節靈活度

選擇低衝擊運動如游泳、快走、伸展運動等,強化肌肉支撐關節。

  • 關節炎預防3:正確使用輔具

護膝、助行器可協助分攤壓力,避免關節磨損。

  • 關節炎預防4:補充關節營養素

如葡萄糖胺、膠原蛋白、維生素D、Omega-3等,可支援軟骨修復與抗發炎作用。

若已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,關節炎治療方法建議依分級採取分層對應方式。例如:

  • 輕度:調整生活習慣、進行肌力訓練、補充營養素。
  • 中度:加上物理治療、藥物控制、玻尿酸注射。
  • 重度:評估關節置換手術的時機與條件。

關節炎怎麼辦?並不是單靠藥物解決,而是需要長期規律的關節炎預防與治療並行。若能及早發現關節炎症狀、正確分類病程,並遵照醫囑,將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。

關節炎不只是老年病,現代人因久坐、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關節,也可能提前發生退化。從認識關節炎原因、觀察關節炎症狀,到掌握關節炎分級與合適的關節炎治療方法,每一步都影響著未來的活動力,先從日常生活的保養與正確觀念開始,才能真正做到預防勝於治療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

延伸閱讀

推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