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知識

ARTICLE

天冷就關節疼痛?如何預防關節炎?常見關節炎症狀、關節炎緩解

2025/01/3 | 關節炎

由於氣溫變冷時氣壓會下降,促使肌肉收縮緊繃、關節腫脹,身體變得僵硬較難行動,因而在活動時更易引發關節疼痛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
隨著一波波冷氣團到來,全台降溫,尤其北台灣進入連日溼冷天氣,此時許多民眾的關節炎症狀開始一一浮現,即使平日控制良好,每到天氣變冷時,關節疼痛便會復發。根據研究顯示,當溫度降低時,大腦對於疼痛的忍受承受程度會有所變化,尤其是人體關節對於冷痛及壓痛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敏感,因此許多關節炎患者在冬天時,關節疼痛、關節痠痛、關節腫脹等關節炎症狀加劇。那麼,關節炎如何控制?又有哪些關節炎緩解方式呢?

為什麼天氣冷更容易關節疼痛?還有哪些常見關節炎症狀?

關節炎症狀常發生於容易使用過度的手部,以及主要承受身體整體重量的髖部、膝蓋等處。其中,膝關節是最大、構造最複雜的關節,它擁有最大表面積及體積的軟骨,是下半身活動的重要樞紐,同時必須承受體重的力量,因此最容易受到傷害,而產生病變。當人體的軟骨過度磨損,或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時,會使關節活動受到影響,而產生關節痠痛,關節腫脹、發熱、僵硬等現象,故老年人是關節炎的高風險群,是因為關節已長期磨損幾十年的結果,關節處曾受過傷的患者,也容易有關節炎復發的症狀。

為什麼天氣變化時關節疼痛的症狀容易發作?由於氣溫變冷時氣壓會下降,促使肌肉收縮緊繃、關節腫脹,身體變得僵硬較難行動,因而在活動時更易引發關節疼痛。此外,天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,使血液循環變差,刺激交感神經,使身體對疼痛感覺變得更敏感,所以受過傷的身體部位在天氣變冷時,特別會感到不適。

常見關節炎症狀有關節痠痛、關節腫脹、關節紅腫、早晨僵硬、患部常出現如折手指「喀喀」的骨擦音等。常見的4種關節炎有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溼性關節炎、痛風型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,形成原因各不相同,其中,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在台灣較常見,這些患者在天氣變化時常會有早晨僵硬、關節疼痛、關節紅腫等關節炎症狀。

關節炎如何控制?關節炎緩解方法這裡看

天氣冷時,關節痠痛怎麼辦?關節炎該如何控制?最直接的方式是做好身體保暖,不論外出活動或夜晚睡覺時,建議都穿著長褲長袖,也可配戴護膝來緩解關節活動時的疼痛感。另外也提供以下幾種緩解關節炎疼痛的方法作為參考。

關節炎緩解方法1熱敷改善關節僵硬。慢性疼痛的關節炎患者,建議熱敷來促進新陳代謝,改善血液循環,降低疼痛感。

關節炎緩解方法2控制室內溫度及溼度。一般室內溫度可設定在25度左右,不高於室外5度,室內溼度控制在40至60%,也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不適。

關節炎緩解方法3適度運動。天氣冷多數人都不想活動,反而讓關節和筋膜變得緊繃、不靈活,適當規律的運動可提升新陳代謝並幫助放鬆筋骨,強化關節周圍肌群、韌帶功能,提升關節靈活度。健走和游泳是不錯的選擇,兩者相對都是對膝蓋負擔較小的運動。

關節炎緩解方法4其他物理治療。若關節有變形情況,可利用輔具支撐,例如於腳底加特殊足墊,或用膝蓋矯正護具,都可緩解疼痛。按摩關節附近穴道,也有助緩解關節疼痛。

除了解關節炎如何控制之外,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避免刺激性食物、高油高糖等加工食品、戒菸酒,以免增加身體發炎指數。飲食均衡,可多食用抗發炎食物,如洋蔥、青花菜、薑黃等,或適量補充葡萄糖胺、軟骨素等健康食品。多曬太陽幫助維生素D合成,並維持適當體重,避免肥胖造成關節負擔,加速軟骨磨損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

延伸閱讀

推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