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與正常老化過程中偶爾的健忘或思維遲緩不同,失智症的症狀會隨著時間推進而惡化,最終可能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。(圖片來源/Freepik)
根據今(2024)年3月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,推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;120年將逾47萬人;130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近68萬人,顯示未來社區長者失智症人口數推估結果,有逐年攀升趨勢。
然而,到底失智症是什麼?如何區別它與正常老化的差異?當懷疑自己或親人可能罹患失智症時,又該如何進行失智症診斷,以及失智症類型有幾種呢?
失智症是什麼?與正常老化有什麼不同?
失智症是什麼?失智症是1種以記憶力、思考能力、判斷力等多種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為特徵的退行性疾病,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,還可能導致個性和行為的改變,甚至會影響到身體活動能力。與正常老化過程中偶爾的健忘或思維遲緩不同,失智症的症狀會隨著時間推進而惡化,最終可能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。
若是不了解失智症是什麼,會將偶爾的健忘誤認為是失智症,但實際上,失智症的定義遠不止於此。進一步了解失智症是什麼,其實失智症患者不僅會忘記一些近期的事件、身邊親近的人,還可能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日常活動,如煮飯或開車。
此外,失智症的症狀還包括語言困難、判斷力下降和時間、空間的錯亂感等,這些認知功能的全面退化,讓失智症成為1種極具挑戰性的疾病。
失智症是什麼?與正常老化有什麼不同?
失智症是什麼?失智症是1種以記憶力、思考能力、判斷力等多種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為特徵的退行性疾病,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,還可能導致個性和行為的改變,甚至會影響到身體活動能力。與正常老化過程中偶爾的健忘或思維遲緩不同,失智症的症狀會隨著時間推進而惡化,最終可能讓患者失去自理能力。
若是不了解失智症是什麼,會將偶爾的健忘誤認為是失智症,但實際上,失智症的定義遠不止於此。進一步了解失智症是什麼,其實失智症患者不僅會忘記一些近期的事件、身邊親近的人,還可能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日常活動,如煮飯或開車。
此外,失智症的症狀還包括語言困難、判斷力下降和時間、空間的錯亂感等,這些認知功能的全面退化,讓失智症成為1種極具挑戰性的疾病。
如何進行失智症診斷?認識4種常見的失智症類型
當懷疑自己或親人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時,應及時進行專業的失智症診斷。失智症診斷通常包含多種的檢查,包括心智平衡量表、正子造影、檢測腦脊髓液中的澱粉蛋白和濤蛋白含量,以及腦部核磁造影(MRI)等。此外,醫生還會評估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社會互動能力,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原因。
失智症診斷的過程相當複雜,每種失智症類型的症狀和病程各有不同,因此了解各類失智症的特徵,有助於更精確地診斷和治療。失智症類型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:
常見的失智症類型1:退化型失智症
退化型失智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主要包括阿茲海默症、額顳葉型失智症和路易體失智症。阿茲海默症是退化型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類型,通常始於記憶力喪失,隨後影響到認知功能、性格和行為改變;額顳葉型失智症則多影響性格和語言能力;路易體失智症則會伴隨動作障礙,以及較明顯的精神障礙,如產生視幻覺或聽幻覺等。
常見的失智症類型2:血管性失智症
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腦部血液供應不良所引起的,通常是多次中風或腦血管疾病的結果。患者的症狀可能在中風後突然出現,或在多次微小中風後逐漸顯現。與阿茲海默症不同,血管性失智症的病程通常呈階梯狀進展,即症狀會在一段穩定期後突然惡化,可能出現動作緩慢、步態不穩或產生精神症狀等。由於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血管問題引起的,因此控制血壓、膽固醇和糖尿病等風險因素,是預防此類型失智症的關鍵。
常見的失智症類型3:其他類型的失智症
其他類型的失智症包括因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、中毒、營養缺乏或顱內病灶引起的失智症。
常見的失智症類型4:年輕型失智症
年輕型失智症是指在65歲以下出現的失智症。雖然年輕型失智症的發生率較低,但其影響深遠,因為患者通常還在工作或照顧家庭。年輕型失智症可能包括上述所有類型,但在此年齡段發病的患者面臨著特別的挑戰,包括失去工作能力、家庭責任的重擔,以及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壓力。
失智症是1種嚴重且進行性的大腦疾病,隨著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加,了解失智症是什麼、如何進行失智症診斷以及失智症類型刻不容緩。若發現問題時,及早識別和進行失智症診斷,能夠幫助患者和家庭充分應對。(文/編輯室 整理)